蚌埠現代農業駛入轉型提質快車道 |
時間:2012-09-27 22:13 作者:admin 點擊:
次 |
核心提示:蚌埠擁有規模全省獨一無二的現代花卉科技產業園、全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加工基地、全國首屈一指的紡織車間一個個農業大項目相繼落戶,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蚌埠現代農業發展藍圖宏偉、前景廣闊。 農民轉身為產業工人,越來越多的
|
蚌埠擁有規模全省獨一無二的現代花卉科技產業園、全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加工基地、全國首屈一指的紡織車間……一個個農業大項目相繼落戶,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蚌埠現代農業發展藍圖宏偉、前景廣闊。
農民轉身為產業工人,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放棄待遇優厚的工作回鄉創業。在縣區、在鄉鎮、在村組,現代農業正以前所未有之勢改變著傳統的種養模式。
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全市農業系統以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和現代化水平,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書寫了現代農業從無到有再到產業集聚的變遷。
項目引領產業國字號項目“聯姻”蚌埠
去年,一個叫現代牧業的農業大項目攪熱了皖北水鄉。
投資24億元、建設4萬頭奶牛牧場、10萬畝牧草種植場和日產鮮奶600噸的液奶加工廠——全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加工基地項目初具雛形。
“我們在以適度超前的城鎮化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五河縣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將土地流轉,在草場務工正成為朱頂鎮大多農民的選擇。現代牧業的到來,無疑為朱頂等鄉鎮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載體和契機,“種養一體化”的探索在五河開啟,也勢必為農業生產方式帶來深刻變革。
2011年4月,隨著浙江森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現代花卉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這個總投資5.1億元、占地面積3000畝的大項目引發眾多關注,具有國內最先進標準,集花卉生產展示、市場交易、物流配送、休閑觀光、居民生活與文化交流于一體的項目,可能徹底顛覆傳統花卉種植業模式。
現代牧業、南京雨潤、大連成達、浙江森禾……一大批國家級龍頭企業紛紛“搶灘”蚌埠,成為傳統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中糧、中紡、雨潤等一大批大型央企“戀”上蚌埠,我市已經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兩家,省級龍頭企業3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總量111家。
“缺少大項目支撐,難以形成產業集聚,物產豐盈的淮河兩岸只能被市場左右,淪為產業鏈低端的被操控者。”市農委副主任李勇認為,農業的出路在于產業化,而產業化的關鍵在于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的助推器,是帶動農產品提質增效的引擎。
來自市農委的一份數據已經清晰地顯示蚌埠農業產業化發展拐點的到來:2008年以來,我市引進涉農項目50多個,總投資達200多億元。
流轉激活潛能
農村生產力真正解放
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才有現代農業高標準的發展。
朱頂鎮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農業小鎮,此時正因投資24億元的現代牧業被人熟知,而當初現代牧業看中朱頂鎮的先決條件就是,它可以完成五萬多畝土地的流轉。
面積大、散戶多,各自為政很難形成規模,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嫁接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在固鎮縣,臺灣大成、大連成達等畜禽加工企業以公司+農戶+訂單的“0風險”組織模式,讓養殖戶規避了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種田為吃飯,打工為掙錢。”這大概是許多中國農村家庭過日子的模式。如今,這個“黃金定律”正在失效。土地和資本激活后,大批農民通過市場規律改變著“農業不致富”的鐵律。
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91.2萬畝,其中1~8月份新增44.3萬畝,土地流轉率達20.49%,共有26個行政村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
土地“流動”起來,企業、資本、技術也進來了,農村生產力也真正解放了。在一批能人帶動下,農業合作組織快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819個,涉及種植業、林業、畜牧養殖、服務業及農機多個領域。
全市50畝以上規模經營的總面積達39.66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43.5%。其中500畝以上規模經營流轉主體175個,流轉面積35.75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39.2%,2000畝以上規模經營主體59個,流轉面積25.37萬畝,占流轉面積的28%。
接二產連三產
產業融合效益凸顯
“現代農業是接二產連三產的紐帶。”在市農委主任姜曉天看來,蚌埠的現代農業模式正在向觀賞、休閑、美化等方向擴延,假日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旅游農業等新型農業形態也迅速發展成為與產品生產農業并駕齊驅的重要產業。我們將繼續以規模種養、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立產銷一體化經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行專業協作、優勢互補、利益共享,不斷拓展高效農業更廣闊的空間層次。
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加大農田水利投入、推廣農業科技……2004年以來,連續九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和農業息息相關,強農惠農政策成為支撐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強心劑”。
十一五期間——
全市主要農產品穩步增長。糧食總產量由208萬噸增長至271萬噸,增長43.1%,年均增幅5.4%。肉類總產量由24.7萬噸增長至28.2萬噸,增長41.7%,年均增幅2.6%。蔬菜產量158.2萬噸增長至223.2萬噸,增長41%,年均增長7.1%。
農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長。農民純收入由3171元增加至5565元,年均增長14.9%。
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至2011年底,全市173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66.8億元,比2010年增長73.7%,總產值和增幅在全省分列第五和第一。
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創新引領農業……蚌埠現代農業駛入轉型提質快車道。
本文轉自中國蚌埠網
本文由蚌埠華迅網絡http://www.vxmc.cn 提供,轉載請標明出處! 謝謝 !
|
|
|
|